处暑过后,早晚的风里已经带了凉意,阳光也褪去了盛夏的燥热。季节交替时,身体最容易闹 “小脾气”—— 晨起嗓子干痒、白天犯困乏力、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…… 其实,做好这几件事,就能轻松应对初秋的 “健康关卡”。
饮食多吃 “润”,给身体加层 “保护膜”
初秋空气越来越干燥,晨起不妨喝杯温蜂蜜水,既能滋润咽喉,又能唤醒肠道。菜市场里新鲜上市的梨、银耳、百合都是 “润燥高手”,炖一锅雪梨银耳汤当下午茶,清甜润喉;炒菜时加点山药、莲藕,健脾又养胃。记得少吃辛辣烧烤,不然体内的 “燥火” 容易找上门。
作息跟着太阳走,把觉补回来
夏天熬的夜,秋天该慢慢补回来了。初秋宜 “早卧早起”,晚上 10 点半前躺在床上,让身体顺应昼夜变化收敛阳气;早上 6 点多伴着晨光起床,伸个懒腰活动筋骨,比赖床到中午更有精神。中午如果觉得困,花 20 分钟眯一会儿,别贪睡太久,不然下午容易犯迷糊。
动起来别 “贪凉”,微微出汗最舒服
天气凉快了,终于能摆脱 “一动就流汗” 的尴尬。早晨去公园打打太极、跳段八段锦,傍晚绕着小区快走几圈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运动时别穿太少,尤其注意腰腹和膝盖保暖,避免冷风钻进衣服。不用追求大汗淋漓,身体微微发热、出点细汗就好,这样既能促进循环,又不会耗伤元气。
情绪少 “内耗”,学会给心 “松绑”
秋天容易让人莫名烦躁,这其实是 “秋燥” 影响了情绪。每天留 10 分钟给自己:坐在窗边发发呆,听听树叶沙沙的声音;或者泡杯茶慢慢喝,感受热气氤氲在脸上。遇到烦心事别憋着,跟朋友聊聊天、写几句日记,把情绪释放出去。心放宽了,身体也会跟着轻松。
养生从来不是复杂的事,不过是顺应时节、照顾好自己的日常。从今天起,试着早睡一点、吃润一点、动得温和一点,让身体慢慢适应初秋的节奏,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有活力呀。